剖析雪球产品风险
一、什么是雪球结构产品?
自动敲入敲出产品特指一类含有敲入敲出条款的不保本的结构化产品,这类收益结构通过内嵌一系列期权组合实现,其本质是投资者卖出带有一系列触发条款的看跌期权并获得期权费作为收益来源。自动敲入敲出产品中,“雪球结构(Snowball)”是其中较为普遍的一种。
雪球结构产品的收益依赖于挂钩的标的价格的波动幅度。目前境内市场上雪球结构产品最常见的挂钩标的为中证500指数。
雪球结构产品最大的特点是——特定挂钩标的价格的变化可以触发“敲入”和“敲出”两类事件,产品收益随事件触发而变化。
敲出机制:产品约定有一系列敲出价格,当标的价格上涨且在敲出观察日达到敲出价格时,触发敲出事件,产品立即结束并获得约定的年化票息收益。
敲入机制:产品约定有一系列敲入价格,当标的价格下跌且在敲入观察日低于敲入价格时,触发敲入事件。敲入事件的触发是产品产生亏损的前提条件,只要标的价格没有低于过敲入价格,即便到期时标的价格是下跌,客户也不会遭受本金的亏损。因此,敲入机制相当于引入了容忍标的价格一定程度下跌的缓冲空间。
如果曾经触发过敲入事件,且直至到期都没有触发敲出事件,投资者将可能承担本金亏损,亏损幅度与标的价格下跌幅度相同。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选择通常将雪球结构产品的敲入观察频率约定为日度、将敲出观察频率约定为月度。即每天进行一次敲入事件判断,每月约定一天进行一次敲出事件判断。如条件符合,则触发敲入或敲出条款。
二、产品损益情景:
1、到期获利(未敲入未敲出)。产品存续期间标的小幅度下跌,只要标的下跌幅度不足以触发敲入事件,投资人的本金到期一定安全,且能够获得红利票息收入。
2、敲出获利(触发敲出)。当标的价格超过敲出界限时,雪球结构产品就会触发敲出并获利,即便是曾经触发过敲入也可以获利终止。
3、到期亏损(触发敲入且到期未触发敲出)。雪球结构产品的亏损程度与挂钩的标的资产的同期跌幅相同。
总结而言,雪球结构产品适应于对标的温和看涨、区间震荡且不会大幅下跌的投资观点。
三、雪球结构产品示例
这一部分我们以举例的方法对雪球结构产品的收益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以如下雪球结构产品为例:
挂钩标的 |
中证500指数 |
|
存续期限 |
2年 |
|
敲出观察频率 |
每月 |
|
敲入观察频率 |
每日 |
|
敲入界限 |
70% |
|
敲出界限 |
100% |
|
敲出票息 |
15%(年化) |
|
红利票息 |
15%(年化) |
|
投资本金 |
100万元 |
|
产品回报 |
敲出 |
100%本金+敲出票息 |
敲入 |
Min(期末价格/期初价格,100%) |
|
未敲出且未敲入 |
100%本金+红利票息 |
此产品会产生如下四种不同的收益情景:
情景一:不触发敲入也不触发敲出
如存续期内中证500指数既没有触发敲入也没有触发敲出,换言之,指数的波动一直保持在70%-100%之间。那2年到期后,投资收益为30万。
情景二:在某时刻触发敲出条款
假设中证500指数在3个月后涨幅超过了100%,触发了敲出,则产品会提前结束,按照15%的年化收益率结算,投资收益为:100*15%*3/12=3.75万元。
情景三:指数大跌,触发敲入,未触发敲出
如果中证500指数跌幅超过了30%,则触发了敲入,收益率转为指数到期涨跌幅。假设到期后中证500总跌幅为20%,那本金就会亏损20%。
情景四:指数大跌后大涨,先敲入后敲出
如果中证500指数跌幅超过了30%,发生了敲入,但指数又在存续期内涨回了100%,触发了敲出。这种先敲入后敲出的情况,依然会按照15%,也即敲出票息去结算收益率。
四、投资雪球结构产品面临的风险?
雪球产品本质上表现为带障碍条款的奇异期权,通过挂钩指数、个股、商品等标的,将其表现与产品约定的敲出、敲入价格在观察日进行对比,判断敲出和敲入事件的触发,决定产品最终的损益情形。雪球产品是一种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投资者在追逐高票息的同时也会暴露在可能会承担较大本金损失的风险之下。因此,投资者在选择雪球产品时应当认真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切实了解雪球产品结构、挂钩标的相关情况,审慎作出投资决策。
雪球投资者主要面临以下几种潜在风险与成本:
1、敲入机制带来的本金损失的风险
雪球产品每个交易日都会观察标的的收盘价,一旦标的收盘价低于敲入价格,则触发敲入事件。如果标的在产品到期时未能涨回到期初价格,投资者就会承担本金损失。例如:张三投资了标的为中证500指数的非保本型雪球产品,期初价格为7000点,投资金额100万元。随后,市场波动剧烈,中证500指数持续下跌,不仅触发了敲入事件,还在在产品到期结束时价格“腰斩”,下跌至3500点。根据常见的非保本雪球产品的损益情形,张三需要承担50%,也就是50万元的巨额本金损失。
2、产品过早敲出的再投资风险
雪球产品特殊的敲出机制决定了其有可能产生提前结束的情形,而投资者也只能获得其持有产品相应月份的收益,因此最终的绝对收益可能并非像投资者购买前设想的那么理想。例如:张三投资了挂钩中证500指数的雪球产品,产品票息(年化)为16%。随后,中证500指数开始持续上涨,产品在第三个月的观察日便触发了敲出事件提前结束。张三获得的绝对收益为16%*(3/12)=4%。有的投资者可能会说“即便是产品提前结束,我也可以继续投资下一个产品,整年来看投资收益还是很高”,但是由于雪球产品是一种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投资者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期限、票息、敲出价格、敲入价格以及挂钩标的等因素,因此未必能够很快的找到下一个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期望的雪球产品。每一次产品的选择都会使投资者面临再投资风险,再综合产品选择所花费的时间,投资者持续投资雪球产品未必能够获得理想中的年化收益。
3、无主动赎回条款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雪球产品是没有主动赎回条款的金融产品,无法中途主动赎回退出,只能严格按照雪球产品的条款持有到期或敲出终止。以下述三名雪球投资者为例:张三在他投资的雪球产品触发敲入事件后,发现产品的挂钩标的持续下跌,并且判断在产品到期前可能标的无法上涨回期初价格,因此他想要退出产品,防止挂钩标的未来跌幅进一步扩大最终导致本金的过大损失;李四在雪球产品存续期内发现某基金极具投资价值,想要退出雪球产品,把资金拿来投资新的产品;王五的儿子结婚,为了支持儿子购买婚房,他想把尚在存续期的雪球产品退出用来交房款首付。由于雪球产品不设有主动赎回条款,这三名投资者均无法主动退出产品,因此投资者应当切实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提前做好资金安排,谨慎选择投资产品。
4、无法获得任何收益,付出时间与资金成本
如前文所述,雪球产品在每个交易日都会观察标的的收盘价,看是否满足触发敲入事件的条件。一旦敲入事件触发,标的价格即便在产品到期结束时回升超过期初价格,若是没有触发敲出事件,也无法获得任何收益。例如:张三投资了标的为中证500指数的雪球产品,期初价格7000点,敲出价格为期初价格*105%=7350点,产品期限为24个月,投资金额为100万元。随后,中证500指数开始震荡下跌,并且在第4个月触发了敲入事件。之后的一年多里,中证500指数持续下行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稳步回升,并在产品到期结束最后一个观察日回升至7200点。尽管此时挂钩标的价格相较于期初价格上涨了200点,但由于张三的雪球产品在存续期内触发了敲入事件,没有触发敲出事件,张三无法获得任何收益。也就是说,张三的100万在雪球产品中白白锁定了2年。
5、错失标的大幅上涨带来的高额收益,增加机会成本
雪球产品的敲出观察日通常为每月一次,并且市场上很多雪球产品是设定有锁定期的,从锁定期后第一个月开始逐月观察敲出事件。如果雪球产品的挂钩标的在锁定期内大幅上涨,即便是第一个月就超过了敲出价格,但由于产品尚处于锁定期内,无法触发敲出事件,也无法提前结束让投资者获得本金和收益,从而使投资者错失直接投资标的所带来的高额收益。例如,张三投资了挂钩某上市公司股票的雪球产品,该股票期初价格为50元,产品敲出价格为55元,敲出观察日从第四个月开始,票息(年化)为16%,锁定期为3个月,投资者共投资100万元。产品开始后,标的股票价格大涨,在第四个月,即第一个敲出观察日时股价较期初已经上涨了40%达到70元,超过55元的敲出价格,触发敲出事件提前结束。张三最终获得的收益为1000000*16%*(3/12)=40000元。而如果张三在期初选择直接投资该个股,则可以获得1000000*40%=400000元的收益。同时,在产品的3个月锁定期内,投资者无法主动赎回产品,也错失了在股票上涨期间内用该笔资金投资该股票的机会。